五条路径培育“双高计划”标志性成果(信息来源: 《中国教师报》)

发布者:孙晓文发布时间:2024-05-17浏览次数:22

近期,高职院校正在进行“双高计划”的检查验收,标志性成果成为“双高计划”实施成效的重要验收指标。标志性成果能够充分反映高职院校的建设质量,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增强吸引力。在大力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和关键能力提升的必然之举。


高职院校的标志性成果是学校关键能力建设的晴雨表,也是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建设任务。标志性成果具有培育周期长、获得难度大、创新性强、影响力广泛、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凸显、代表性突出、高显示度明显等特征。从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标志性成果统计数据看,主要包括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与应用、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成果、科学研究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等。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等五方面。


高职院校标志性成果蕴含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凝聚了学校领导力量、行政力量、教育教学力量及学术力量等不同群体的智慧结晶,展示了全校上下各组织和部门协同创新、携手共进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自上而下、自个体而群体、专业群之间需要高度关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引入,共同围绕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等关键能力培育系列标志性成果。整体上讲,标志性成果培育可重点从以下5个维度着力。


创新学校制度,优化促进标志性成果孕育的“土壤”。在自然界,土壤是万物生存之基,肥沃的土壤往往能够孕育出茁壮之苗。反之,则可能“寸草不生”。培育高质量标志性成果,高职院校应出台系列激励性政策和制度,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晋升激励、物质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和建设过程;高职院校应及时出台包容性强的系列制度和容错机制,大力支持师生进行前沿性或基础性技术革新与研发,允许多种尝试和探索,为师生在教育教学改革、技术创新转化和成果提炼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免除师生的后顾之忧。


促进专业交叉融合,孕育高产“种子”。专业交叉融合是多元知识融汇、多元技能积累提升、高质量教师团队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汇聚多元动能、凝聚集体智慧、积聚多方资源,形成具有价值性、创新性、共享性、可推广的教育成果和产业成果。围绕标志性成果“种子”的孕育,专业交叉融合应凸显集成性、协同性与相关性等特征,其关键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要素、子系统)合成一个或若干新的有机整体,形成推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和技术创新等的高价值成果。专业交叉融合不仅应关注专业内容的互选共享,而且应注重依附专业而存在的制度、师资、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和校企资源等要素的优化、整合和重构,从而培育产生新的成果增长点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点。


优化遴选机制,筛选优质“种子”。高职院校标志性成果“种子”的筛选机制直接影响着成果的多寡和优劣,也影响着成果孕育者、打造者和支持者的信心和勇气。高职院校优化成果“种子”的遴选机制要坚持在培育中遴选和在遴选中打造两条主线,扭转单层次、单维度的遴选和评价机制。“在培育中遴选”强调重培育轻遴选、放眼长远干在当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成果遴选理念和高职院校发展理念,关注对成果的长周期支持、全方位跟踪和多维度评价,高效精准遴选出一批基础良好、特色明显、发展潜质巨大、满足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的优质成果“种子”。“在遴选中打造”强调对暂时未达到评选标准,但有较好培育价值的成果,高职院校应从专家指导、经费支持、团队活力激发和力量强化、技术赋能等方面给予重点关照。同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别教育教学成果的产出周期,给予差异化的支持和侧重点不同的关照,以尽可能挖掘各类“种子”的潜能。


丰富支持方式,打造和谐友爱的发展环境。标志性成果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代表性,所以标志性成果的培育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高职院校需要充分了解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注重围绕项目内容开展有组织的团队建设,凝聚优秀资源倾力培育有潜力的成果;要加强专家智库等资源为标志性成果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增强成果的竞争性和创新性;要坚持长期主义,注重对有潜质成果的持续浇灌和支持;要注重外界优质资源的引进和助力,比如企业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引进和助力,加强产教融合对标志性成果培育的滋养和支撑。


强化科研引领,注入创新动力与活力。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和类型教育定位的深刻影响下,高职院校已逐渐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发展到系统整体设计推动改革的院校自觉和自信阶段。科学研究强调以问题为核心,探寻事物之间的规律,系统分析和论证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形成具有一定理论影响、实践指导价值或经济效益的成果、方案或产品。以科研引领高职院校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关键是要以科学研究的思维、视野和方法准确发现问题、全面剖析问题、严谨论证方案,精准把握问题本质,提出创新性方案,并以合乎逻辑和标准的方式进行有序呈现。通过科研引领高职院校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可以提升成果的创新性,丰富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增加高水平成果的数量,提高标志性成果的整体质量。


高职院校标志性成果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造就,不仅需要独到的眼光,良好的制度文化和机制,优秀的资源,更需要持续的支持和指导。因此,高职院校标志性成果培育需要全校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需要进行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增加科研支撑及外界资源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在当前各领域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国大力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共同体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标志性成果不是是一所学校的事情,而是涉及整个市域、整个行业的事务,这关系到职业教育吸引力和适应性的提升,以及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动力的形成。


(作者:张 宇,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